
OLED是否會全面取代LCD的爭論由來已久,隨著韓企將LCD高世代產線出讓給中國企業,LCD產能已大部分集中于中國。有關中國廠商是否接盤了韓廠的落后產能,甚至OLED是否能全面取代LCD的爭論又日囂塵上。
OLED以“超薄、省電、廣色域、高對比、廣視角、環保”等營銷賣點大量宣傳,更有甚至被視為下一代顯示技術,大有要全面取代LCD的勢頭。
不可否認OLED當時優點很多,色域廣、顏色鮮艷、高反應速度、模組輕薄、柔性。但是和LCD相比,OLED的也存在明顯短板,:除了價格太高,壽命太短之外,燒屏(burn-in)問題一直無解。這些問題是由其結構特點決定的,因其核心材料為有機材料,因此這些問題可以說是胎里帶的先天不足,后天技術很難有有效的解決方案。而LCD當時在被OLED的部分性能壓制后,通過改進材料、背光技術、制程等技術研發方面積極進取,在色域、環保、視角、亮度和輕薄方面也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,與OLED也大致相當。目前僅僅在柔性方面與OLED還有較大差距。
回顧顯示技術的發展史,液晶從來都不缺乏與各種顯示技術的競爭,從LED、VFD、EL等眾多技術中脫穎而出,替代CRT,徹底打敗PDP,此后迅速成長為主流顯示屏。液晶成為顯示技術主流,能保持在平板顯示中的份額且繼續發展潛力很大,因其有以下優點:
1)使用特性好:低驅動電壓;固體化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;平板化,又輕薄,節省了大量原材料和使用空間;低功耗節省了大量的能源;尺寸品種多樣,使用方便靈活、維修、更新、升級容易;壽命長。
2)環保特性好:無輻射、無閃爍,對使用者的健康無損害。
3)適用范圍寬,從-20℃到+50℃的溫度范圍內都可以正常使用,溫度加固后可達到零下80℃。
4)制造技術的自動化程度高,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特性好。
5)易于集成化和更新換代,是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和光源技術的完美結合。目前有非晶、多晶和單晶硅TFT-LCD,將來會有其它材料的TFT,既有玻璃基板的又有塑料基板。
OLED發展數年后,OLED也僅僅在中小尺寸市場達到與LCD相當的競爭力,但在大尺寸仍舊主要是LCD的天下。有業內人士認為大尺寸OLED將步PDP后塵。2004年等離子電視性能已超LCD,市場一片看好,行業普遍認為超過40吋以上的大尺寸電視都將是PDP的天下。但LCD的7代線量產之后,LCD的尺寸限制順利突破,PDP陣營最后黯然退場。如今OLED與LCD對決也頗有當年PDP與LCD競爭的味道,OLED在電視領域也將大概率重演PDP命運。
自2017年開始,關于OLED取代OCD的說法在業內就逐漸不再有人提及,普遍的共識是:高端產品用OLED,主流產品還是LCD的天下。OLED與LCD不是誰將取代誰的關系,各有優缺點,各占一部分市場,各有各的發展空間。在可見的未來,LCD以穩定的品質和成本優勢在面板領域還將持續占據主流的市場地位。
韓廠退出LCD產能并不意味著LCD是落后產品。韓廠的退出是因為LCD產業發展極為成熟,行業利潤水平已回歸到正常水平范圍,在LCD領域已難以攫取高額回報,因此將資金集中投向風險更高但有可能帶來更高回報的QLED及MicroLED領域。
在韓廠退出的同時,中國廠商抓住契機通過進一步集中產能,以面板制造帶動上下游產業生態鏈發展,通過產業集群效應大幅降低生產運營成本進一步提升利潤空間。通過產業集群效應降低制造成本,這是韓廠難以做到的,也是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壁壘之一。
2020年中國大陸LCD面板產能已超全球50%份額,到2023年中國大陸面板產能將達到全球產能的70%。產能高度聚集,效率提升,有序發展,這將進一步鞏固LCD的霸主地位。
那么LCD會慢慢消失嗎?長遠來看有這個可能,但是最后取代LCD的絕對不會是OLED。
(部分來源于網絡,侵權必刪)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公司主導產品為各類TN、BTN、STN、FSTN型單色液晶顯示模塊(LCM)、中小尺寸彩色液晶顯示模塊(TFT-LCM)以及嵌入式應用類智能顯示產品。為了更快捷、更方便的為顧客服務,廣大顧客可以隨時以電話、郵件等方式和我們聯系,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。
Copyright ? 2019 冀雅(廊坊)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友情鏈接: 冀雅集團
冀ICP備16007521號-1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唐山